主要經歷 |
蔡定平教授,1959年7月生於台中,現任台灣大學物理系應用物理研究所特聘教授,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以及台灣資訊儲存協會(TISA)理事長(2015-),是美國物理學會(APS)會士(Fellow),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學會(IEEE)會士(Fellow),美國光學學會(OSA)會士(Fellow),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會士 (Fellow),電磁科學院(EMA)會士(Fellow),亞太材料科學院(APAM)會士(Academician),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Fellow),中華民國物理學會會士(Fellow),日本應用物理學會(JSAP)會士(Fellow),俄羅斯國際工程學院(IAE)院士。
蔡定平教授,1990年辛辛那堤大學物理學博士,曾任職美國加州矽谷Micro Lithography Inc.公司(1990-1991年)及加拿大之安大略雷射及光波研究中心(1991 -94年),於1994年8月返台,曾任職國立中正大學物理系五年(1994-99年),1999年8月轉任教於台灣大學物理系擔任副教授(1999-2001)、教授(2001-)及特聘教授(2006-),2008年至2012年曾任職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至2019年任職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蔡定平教授,研究專長及領域是奈米光學(nano-photonics)及光電物理,目前已發表相關研究之SCI期刊論文共302篇(Citation >9776次, H-index 50)、專書或專書節章及會議論文共65篇、技術報告及其他論文共38篇,國內外(美國、加拿大、日本及德國)專利共44項(67個)。
蔡定平教授,曾獲未來科技突破獎(2018年)、有庠科技講座(2018年)、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墨子獎(2018年)、科技部未來科技突破獎(2017年)、有庠科技論文獎(2016年)、台灣資訊儲存協會傑出資訊儲存獎(2015年)、教育部第55屆學術獎(2011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10, 2013年)、潘文淵基金會研究傑出獎(2010年)、台灣大學學術研究成果傑出獎(2010年)、侯金堆傑出榮譽獎(2009年)、國科會「50科學成就」獎(2008年)、中華民國光學工程學會工程獎章(2007年)、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2006年)、教育部產學合作獎(2006年)、台灣化工學會化工技術獎(2006年)、台大傅斯年獎(2005年)、台灣資訊儲存技術協會(TISA)之研究成果獎(2005年、2009年)、中華光學工程學會技術貢獻獎(2005年)及國立台灣大學之研究貢獻獎,以及多次之國內外大型國際會議之最佳論文獎,過去曾獲國外舉行之國際會議超過275次之邀請作特邀報告,是11個國際期刊的編輯委員,且經常是多項國際知名期刊的文章審稿人。
蔡定平教授,現任國際光電工程學會 (SPIE)董事(Director of the Board) (2012-2014年),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學會(IEEE) Joseph F. Keithley Award 評審委員會委員(2013 -2014年),美國光學學會(OSA)及國際影像科學與技術學會(Society for Im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T) Edwin H. Land Medal獎評審委員會主席委員(2013年),台灣資訊儲存技術協會(TISA) 理事與副理事長(2005-2016年, 2009-2016年),台灣奈米技術產業發展協會理事(2004-2015年),目前也是國內外一些重要之光學及光電國際會議的國際指導委員或議程委員,曾任美國光學學會(OSA)獎評及會士(Fellow)評審委員會委員(2009及2010年),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會士(Fellow)評審委員會委員(2010-2012年),IEEE中華民國分會儀器與量測分會主席(2009 -2013年),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台灣分會會長(2004及2005年),以及中華光電工程學會理事與副理事長 (2002-2016年, 2008-2013年),中華民國光電學會(TPS)理事長(2014-2016年)。 |
榮譽 |
- 俄羅斯國際工程學院院士(Member of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2018年。
- 日本應用物理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Applied Physics),2018年。
- 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Fellow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2016年。
- 俄羅斯國際工程學院2015年通訊院士(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2015。
- 亞太材料科學院會士, Fellow of Asia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APAM),2013年。
- 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學(IEEE)會士(Fellow),2012年。
- 美國物理學會(APS)會士(Fellow),2007年。
- 電磁科學院(EMA)會士(Fellow),2007年。
- 美國光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SA),2006年。
- 中華民國物理學會會士(Fellow),2006年。
- 國際光電工程學會會士(Fellow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ptical Engineering, SPIE),2005年。
- 科技部(MOST)「未來科技突破獎」,2018。
- 第十六屆有庠科技講座-光電科技類,2018。
- 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墨子獎,2018年。
- 長庚大學「研究獎優良教師」,2018。
- 科技部(MOST)「未來科技突破獎」,2017。
- 第十四屆有庠科技論文獎-光電科技類,2016。
- 台灣資訊儲存協會(TISA)傑出資訊儲存獎章,2015。
-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13-2016年。
- 教育部第55屆學術獎,2011年。
- 國立台灣大學學術研究成果傑出教師獎,2010年。
- 潘文淵基金會研究傑出獎,2010年。
-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10-2013年。
- 台灣資訊儲存技術協會(TISA)「研究成果獎」,2009年。
- 侯金堆傑出榮譽獎(數理-基礎科學),2009年。
- 美國光學學會(OSA)獎評及會士(Fellow)評審委員會委員(OSA),2008、2009年。
- 國科會50年50項重大成就「50科學成就」槳,2008年。
- 日本靜岡大學 榮譽客座教授(Honorable Guest Professor),2008年。
- 中華民國光學工程學會(ROCOES)「工程獎章」,2007年。
-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2006年。
- 台灣化工學會化工技術獎,2006年。
- 教育部產學合作獎,2006年。
- 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2006年。
- 國立台灣大學傅斯年獎,2005年。
- 台灣資訊儲存技術協會(TISA)「台灣資訊儲存研究團體成果獎」,2005年。
- 東吳大學傑出校友,2005年。
- 中華民國光學工程學會(ROCOES)「技術貢獻獎」,2005年。
- 國立台灣大學研究貢獻獎,2004年。
- 國立台灣大學資深優良教師獎,2004年。
- 電子月刊第8屆金筆獎首獎,2004年。
- 台灣資訊儲存技術協會(TISA)「資訊儲存研究成果獎」,2004年。
|
教學與研究領域 |
教學領域:
高等專題研究,專題研究,專題討論三,書報討論,電磁學,光學,普通物理學,普通物理實驗,近場光學,量子光學,光纖光學,光工學,光電物理,奈米光學,現代顯微技術,半導體物理,固態物理,基礎物理實驗(三) 等。
研究領域:
目前我們研究各類奈米結構與元件的光學性質,並更進而製作各類有用之奈米尺寸人工結構,尤其是在奈米光子學(Nano-photonics)的研究上,正在從事的實驗研究有:光電半導體結構及元件的近場光電特性研究、近場光學奈米微影研究、超高密度近場光碟結構的研究、積體光學波導的近場光學性質研究、光子晶體的奈米光學作用研究、各類光纖結構及其遠場與近場光學性質的研究、奈米粒子及其顆粒串的近場光學作用研究、碎形薄膜的近場光學作用研究、侷域表面電漿子的近場光學作用研究、左手材料(Left-handed materials)及超穎材料(Metamaterials)之奈米光電研究、光子電晶體(Photonic transistor)的研發、表面電漿子晶體(Plasmonic crystal)的奈米光學研究,以及生物醫學樣品之近場光學影像及光譜研究等。 |
代表著作 |
- R. J. Lin, V.-C. Su, S. Wang, M. K. Chen, T. L. Chung, Y. H. Chen, H. Y. Kuo, J.-W. Chen, J. Chen, Y.-T. Huang, J.-H. Wang, C. H. Chu, P. C. Wu, T. Li, Z. Wang, S. Zhu, and D. P. Tsai, “Achromatic metalens array for full-colour light-field imaging,” Nature Nanotechnology 14, 227-231 (2019). (IF=37.490)
- S. Wang, P. C. Wu, V.-C. Su, Y.-C. Lai, M.-K. Chen, H. Y. Kuo, B. H. Chen, Y. H. Chen, T.-T. Huang, J.-H. Wang, R.-M. Lin, C.-H. Kuan, T. Li, Z. Wang, S. Zhu and D. P. Tsai, "A broadband achromatic metalens in the visible," Nature Nanotechnology 13, 227 (2018). (IF=37.490)
- B. H. Chen, P. C. Wu, V.-C. Su, Y.-C. Lai, C. H. Chu, I. C. Lee, J.-W. Chen, Y. H. Chen,Y.-C. Lan, C.-H. Kuan and D. P. Tsai* “GaN Metalens for Pixel-Level Full-Color Routing at Visible Light,” Nano Lett. 17 (10), 6345–6352 (2017) (IF=12.712)
- S. M. Wang, P. C. Wu, V.-C. Su, Y.-C. Lai, C. H. Chu, J.-W. Chen, S.-H. Lu, J. Chen, B. B. Xu, C.-H. Kuan, T. Li, S. N. Zhu*, and D. P. Tsai* “Broadband achromatic optical metasurface devices,” Nature Comm. 8, 187 (2017) (IF=12.353)
- H.-H. Hsiao, C. H. Chu and D. P. Tsai*,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of Metasurfaces,” Small Methods 1, 1600064 (2017)
- P. C. Wu, W.-Y Tsai, W. T. Chen, Y.-W. Huang, T.-Y. Chen, J.-W. Chen, C. Y. Liao, C. H. Chu, G. Sun, and D. P. Tsai*, “Versatile Polarization Generation with an Aluminum Plasmonic Metasurface,” Nano Lett. 17(1), 445-452 (2017) (IF= 12.712)
- Y.-W. Huang, W. T. Chen, W.-Y. Tsai, P. C. Wu, C.-M. Wang, G. Sun, D. P. Tsai*, “Aluminum Plasmonic Multicolor Meta-Hologram,” Nano Letters 15(5), 3122-3127 (2015) (IF= 12.080)
- W. T. Chen, K.-Y. Yang, C.-M. Wang, Y.-W. Huang, G. Sun, I.-D. Chiang, C. Y. Liao, W.-L. Hsu, H. T. Lin, S. Sun, L. Zhou, A.-Q. Liu, D. P. Tsai, "High-efficiency broadband meta-hologram with polarization-controlled dual images," Nano Letters 14 (1), 225-230 (2014). (IF=12.080)
- X. Zhang, Y. L. Chen, R.-S. Liu, and D. P. Tsai, "Plasmonic photocatalysis,"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76(4), 046401 (2013). (IF=14.257)
- C. M. Chang, M. L. Tseng, B. H. Cheng, C. H. Chu, Y. Z. Ho, H. W. Huang, Y.-C. Lan, D.-W. Huang, A. Q. Liu, D. P. Tsai, "Three-dimensional plasmonic micro projector for light manipul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25(8), 1118-1123 (2013). (IF=21.950)
- S. Sun, K.-Y. Yang, C.-M. Wang, T.-K. Juan, W. T. Chen, C. Y. Liao, Q. He, S. Xiao, W.-T. Kung, G.-Y. Guo, L. Zhou, D. P. Tsai, "High-efficiency broadband anomalous reflection by gradient meta-surfaces," Nano Letters 12(12), 6223-6229 (2012). (IF=12.080)
- W. M. Zhu, A. Q. Liu, T. Bourouina, D. P. Tsai, J. H. Teng, X. H. Zhang, G. Q. Lo, D. L. Kwong, N. I. Zheludev, "Microelectromechanical Maltese-cross metamaterial with tunable terahertz anisotropy," Nature Communications 3, 1274 (2012). (IF=12.353)
- H. M. Chen, C. K. Chen, C.-J. Chen, L.-C. Cheng, P. C. Wu, B. H. Cheng, Y. Z. Ho, M. L. Tseng, Y.-Y. Hsu, T.-S. Chan, J.-F. Lee, R.-S. Liu, and D. P. Tsai, "Plasmon Inducing Effects for Enhanced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X-ray Absorption Approach to Electronic Structures," ACS Nano 6, 7362-7372 (2012). (IF=12.062)
- M. L. Tseng, Y.-W. Huang, M.-K. Hsiao, H. W. Huang, H. M. Chen, Y. L. Chen, C. H. Chu, N.-N. Chu, Y. J. He, C. M. Chang, W. C. Lin, D.-W. Huang, H.-P. Chiang, R.-S. Liu, G. Sun, D. P. Tsai, "Fast fabrication of a Ag nanostructure substrate using the femtosecond laser for broad-band and tunable plasmonic enhancement," ACS Nano 6(6), 5190-5197 (2012). (IF=12.062)
- Y. Yang, A. Q. Liu, L. K. Chin, X. M. Zhang, D. P. Tsai, C. L. Lin, C. Lu, G. P. Wang, N. I. Zheludev, "Optofluidic waveguide as a transformation optics device for lightwave bending and manipul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3, 651 (2012). (IF=12.353)
- H. M. Chen, C. K. Chen, R.-S. Liu, C.-C. Wu, W.-S. Chang, K.-H. Chen, T.-S. Chan, J.-F. Lee, D. P. Tsai, "A New Approach to Solar Hydrogen Production: a ZnO-ZnS Solid Solution Nanowire Array Photoanod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1(5), 742-747 (2011). (IF=21.875)
- W. M. Zhu, A. Q. Liu, X. M. Zhang, D. P. Tsai, T. Bourouina, J. H. Teng, X. H. Zhang, H. C. Guo, H. Tanoto, T. Mei, G. Q. Lo, D. L. Kwong, "Switchable Magnetic Metamaterials Using Micromachining Processes," Advanced Materials 23(15), 1792-1796 (2011). (IF=21.950)
- T. Kaelberer, V. A. Fedotov, N. Papasmakis, D. P. Tsai, N. I. Zheludev, "Toroidal Dipolar Response in a Metamaterial," Science 330(6010), 1510-1512 (2010). (IF=41.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