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

演講資訊

整合生物學專題討論報導
  • 發布單位:昆蟲學系

講題 (Title)如何研究生物學的歷史?從個人經驗出發

演講者 (Invited Speaker):洪廣冀 助理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資源環境學系

小編 (Editor):江旻柔

 

大綱 & 新知

東亞北美隔離分布,一種在東亞和東北美等氣候環境雷同的區域分別發現相似物種,但過渡區並沒有類似物種的生物分布理論,以人蔘(韓國的高麗人蔘和加拿大的花旗蔘)和大鯢(日本大鯢和東北美大鯢)為代表例子。此理論在當時引起學界的關注,那麼,科學家是什麼時候注意到這種現象的?又是如何解釋的?此次的講者-洪廣冀教授以此理論為基準,結合了冰川理論,進而探討19世紀的科學史。

以東亞北美隔離分布的提出者-Asa Gray切入當時科學研究的處境,由於家世背景不好,研究較不被學界關注,不過當時出現了物種命名的亂象,採集者(物種販子)將採集到的物種只要看出有些微差別,就立刻命名成新種,造成分類系統混亂及建立博物學系統的困難,導致Asa Gray建立出一套採集系統,整合這些物種。後來Louis Agassiz提出了冰川理論,證實冰河是一個地球上曾出現過的時期,並非只有特定地區才出現的現象;以及華萊士和達爾文共同發表的演化論,推翻當時常以「造物者」作為物種分布的理由,讓Asa Gray想以美國為代表發表重要的理論,而之後的事件使Asa Gray有機會可以實現。1852-1854年日本發生了黑船事件,日本國門大開,使美國得以派遣北太平洋探險隊(1853-1856)從東岸橫跨大西洋,至東亞採集大量的植物標本,並從中發現有些物種與北美當地的某些物種極為相似。於是,Asa Gray以Louis Agassiz提出的冰川理論和達爾文的演化論作為基礎,提出了「東亞北美隔離分布」理論,,使美國在科學研究上精進許多。此理論也在之後影響到了日本學者對當地物種的研究與了解,對當時殖民地可以更深入地探索與了解。

洪老師以一個理論,使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勾出許多與此相關的事件,並串聯成一篇完整的故事,使得台下觀眾都聽得津津有味。此外,也提醒了台下觀眾,現在進行的研究皆與自身所處的環境有關,就像19世紀以歐洲為科學研究重心,所提出的理論都與當下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所以在書中學到的理論及假說並非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而是相當貼近生活的呢。

 

Q&A

1.隨著通訊的發達,如果未來100年後想要研究現在這個時期的科學方法,使用的研究方式與現在會有何不同?
會依據當代保存資料的方式而定,向當時在美國求學時,為了要研究Asa Gray,都是在文書庫裡抄寫他當時留下的書信,進而得知其研究方式。

 

Key words : 東亞北美隔離分布、Asa Gray

花絮照片 (Other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