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

演講資訊

整合生物學專題報導
  • 發布單位:昆蟲學系

講題 (Title) 我的學術生涯 My academic career 日期:2021/04/13
演講者 (Invited Speaker) 鍾邦柱 教授 中央研究院 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院士
小編 (Editor):林佑昇、呂昀恆

Art editor Img

 

大綱 & 新知


本次的講者來自中研院分生所,是台灣當前重要的學術人才之一,更是堅毅的女科學家。然而光輝
亮麗的學術成就與行政功績背後,是一段辛苦又令人沮喪的求學過程。


依循著對美國的學術環境的憧憬,講者亦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雖然本身是化學背景,卻選擇了
自己的新志向,朝分子生物學的探索之路邁進。轉換跑道的過程並不輕鬆,除了要使用不熟悉的語
言與教授們交涉,硬著頭皮從頭學習也需要堅毅的內心支持,更別說迎面而來的大量失敗與沒有回
報的嘗試。縱使再這麼令人沮喪的環境中,講者依舊沒有放棄分子生物學,從來沒有想過要回頭,
講者堅信這就是自己想走的道路。


辛苦地完成了博士學位,開始在美國各地攻讀博士後,然過程亦不順遂。依然遭遇了實驗的失敗,
計畫申請的失敗,甚至還有被其他實驗室搶先發表的慘劇,令當時所屬的實驗室主持人傷心不已。
結束了一個階段的博士後研究,開始了求職之路,但是屢遭拒絕,原因是研究發表不夠堅強。此時
的講者認知到了一點,那就是「自己可能還沒準備好」。


講者繼續了研究之路,沒有放棄當時年代非常難的技術,不斷練習、不斷重複、不斷鑽研,終於有
了不簡單的發表,就在此時,機會來了----台灣的中央研究院。


當時的年代剛好是中央研究院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的草創期,台灣極需各地優秀的分子生物學專家
人才。講者抓住了這個機會,選擇帶著丈夫與孩子,放棄美國的一切,回到台灣貢獻。在台灣的日
子中,發表持續精進,也與志同道合的研究夥伴們拓展了研究領域,自分子生物學跨到發育生物
學,不只對人類疾病的關鍵基因找尋提出重大貢獻,亦對斑馬魚的發育有深入探究,如今,已經是
厲害的「中研院院士」。


講者的求學經驗給了現場同學們很大的啟發,愛自己所學,做自己所愛,不要怕失敗,不斷的重
複,成功會找上門來的。


Q&A
Q1: 您在從事生化研究的過程中飽受挫折,是否有考慮過回去從事物化的研究?
A1: 從來沒有。


Q2: 您在美國時是如何獲得中研院的工作機會的?
A2: 當時中研院剛成立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然而卻沒有留美人才願意接受招募。我從 Science 得知這
個消息,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於是便投出履歷並且被錄取。


Q3: 請問您在研究歷程中是否曾遭遇重大的人生變故? 如果有的話想請教您是如何度過的?
A3: 沒有,但是生小孩對我人生的影響很大。


Q4: 在您求學的時代是否也有西方人歧視華人的情形?
A4: 我不覺得有人在歧視我,只是不同國家的人多少都會有文化上的差異。


Q5: 請問要如何開啟、突破未知的研究領域?
A5: 憑藉著直覺。


Key words: 鍾邦柱院士、求學之路、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


花絮照片3~5 張 :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