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

研究與設備

教學目標除基礎昆蟲學之教學外,並提供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在蟲害防治上應用。同時融入自然生態保育、衛生昆蟲及有用昆蟲等教學內容,培育高級科學人才,以應現代社會之需要。同時為配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回流教育體系實施方案,特別規劃適合中小學教師的碩士學程,培育具備昆蟲學理論與應用知識人才,俾其貢獻所學教育學子。

 

研究室依教師所學專長計有13間,分別研究昆蟲之生理、生態、分類、病理、毒理、抗藥性管理、神經生物、發育生物、行為、遺傳進化、昆蟲保育、生物技術等。另設有學生實驗室、網室、溫室及昆蟲標本室等。儀器設備齊全,貴重儀器計有定溫設備、無菌操作室、生長控制箱、顯微及照相設備、超高速離心機、高壓殺菌器、切片機、光電色層分析器、薄層色層分析器、陰極射線電流曲線記錄器、心電描述器、呼吸測定器、酸鹼測定器、氣相層析儀等。

 

昆蟲標本之典藏始於1918年進行全島性之昆蟲採集,因而確立本系昆蟲標本館豐富典藏之基礎。目前除蒐藏日據時代之標本外,尚包含台灣光復之後本系師生所採集,尤其是於1980年之後,國科會積極鼓勵本系師生從事台灣昆蟲相之調查,因而昆蟲標本數量激增。目前蒐藏之標本已超過40萬隻,其中包括1055種、2140隻的模式標本,學術價值崇高。

Art editor Img

昆蟲為世界上最重要之生物類群之一,在各個陸域生態系佔有重要地位,並與生態系穩定以及人類生存息息相關。近年來,由於社會、農業以及自然環境的快速變遷,更加凸顯昆蟲研究的重要性,例如作物蟲害及人畜蟲害問題受氣候變遷影響加劇,許多疾病在昆蟲的媒介下更是增加其控制的困難程度,必須仰賴昆蟲學相關知識來研擬對策;各種環境污染與破壞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讓世界對於永續發展以及環境保護、物種保育相當重視,許多昆蟲類群順勢成為協助永續發展以環境保育的重要生物。藉由巨觀的角度了解昆蟲的生態、演化學以及在環境中的各種交互作用,及微觀的角度切入昆蟲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學等特性,本系(所)將致力於產生有前瞻性的基礎科學知識以及有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

本系(所)發展重點包括:

  1. 農業、畜牧與衛生害蟲相關之研究
  2. 昆蟲資源利用
  3. 昆蟲分子生物學機制探討
  4. 昆蟲相關生物技術開發
  5. 昆蟲生態演化相關研究
  6. 環境污染及生態保育研究
Art editor Img

一、可習得之專業能力

  1. 基礎與應用昆蟲學知識
  2. 動植物保護、檢疫與植物蟲害診斷防治技術
  3. 生物技術、分子生物學與微生物學知識及操作技術
  4. 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育、演化學知識與研究方法
  5. 生理生化知識與應用技術,例如殺蟲劑藥效測定及開發
  6. 農業與林業行政管理技術

 

二、主要進修領域

  • 醫、農、理學院等生命科學相關研究所

 

三、就業管道

本系畢業生分佈於國內外頂尖科學研究教育機構、植物保護相關機構、農藥廠商、生物科技產業以及農林相關政府機構(如各試驗單位、林務局及國家公園等),就業市場相當充裕以及多元,學生能依個人喜好發揮所長,並在下列各領域有相當亮眼的成就:。

  1. 擔任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 (生農、醫、工相關領域) 教職與研究室主持人。
  2. 擔任政府農業相關單位蟲害防治與農政規劃之公職人員、特聘專家與顧問。
  3. 生物科技相關產業研發創新專家。
  4. 蟲害防治與植物保護相關機構專業科技人員。
  5. 農業用藥與生物防治試劑研發專家或實務執行之專業科技人員。
  6. 生態調查、生態檢核專業人員。
  7. 環境生態、科學教育或生農相關產業之推廣專家。
  8. 自行創業,擔任生醫農相關領域之公司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