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堤莊 / 臺灣大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醫學院資訊組技士
醫學校區遠距教學活動有很長的歷史。自民國84年起社區醫學遠距學習就利用視訊會議系統對輪派至社區實習的醫學生、實習醫師與住院醫師提供即時的指導。衛生與保健通識課程跨出臺大校園至其他大專院校。而民國95年起國際環境職業醫學更是全程英語授課的國際課程。本文淺談這些課程所使用的視訊會議技術。
遠距教學活動初啟
醫學校區遠距教學最早可回溯自民國84年7月的國家資訊通信基礎建設(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展示會,利用原展示會場之ATM/OS-3寬頻網路,與交大、清大連線,進行國內首度的遠距教學上課,醫學院並提供衛生保健課程供其他學校選修。這課程目前仍持續進行,可以稱得上是長青課程。之後除原醫學院講堂外,在校總區亦已完成遠距教學之初步設立,順利完成三校(臺大、清大、交大)四點(臺大醫學院、校總區、清大、交大)之DS-3高頻寬網路(45mbps)互連。
三校在85學年度,同意互相承認透過遠距教學所選修的學分,並於同年度第二學期使用ISDN窄頻網路(H.320 128kbps~384kps)與三所私立學校連線(大同工學院、文化大學、元智工學院)。此外醫學院也利用視訊會議系統,安排老師與下鄉服務的醫學院學生、實習醫師與住院醫師進行遠距教學,提供即時的指導,解決傳統教學受時空限制的問題。
圖一 四點連線
圖二 金山社區醫學訓練ISDN連線
當時使用的H.320傳輸協議設備與通訊的費用都非常高,網路的品質對視訊效果影響很大,常需要電信公司配合調整路由,設備也不易移動。但這第一步的跨出卻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
當WWW問世後,醫學院也配合運用這個新的科技。首先是將課程錄影轉為數位教學內容放於教學網站內,讓學生可在課堂授課外非同步學習。
圖三 課程錄影網站 http://pms.mc.ntu.edu.tw
隨著H.323傳輸協議設備的普及,有更多的遠距課程在醫學校區推出: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導論、實證為基礎的職能治療。公衛學院也從民國95年起開國際環境職業醫學,更是全程以英語授課的跨國課程。102年起又推出永續健康與環境,104年全球衛生實況轉播也加入行列。
圖四 國際環境職業醫學 http://ieoh.mc.ntu.edu.tw
圖五 永續健康與環境
H.323傳輸協議設備近年來從標準畫質(SD)進步到高畫質(HD),加上操作相對容易,網路也更普及穩定且費用低,對於遠距課程的推廣功不可沒。可是設備必竟是需要花費。
近年來,Webinar (註1)方式的遠距教學越來越普及,費用低廉的網頁線上會議紛紛出籠。醫學院自93年開始使用JoinNet平台,有很豐富的使用經驗(將另文介紹)。其他如Skype、WebEx、Vidyo、Google Hangout、Skype for Business及計中推出的Adobe Connect等服務平台都有不錯的評價。這些網路工具都可以在個人的行動裝置使用,人人都可以便利參加遠距教學。
結論
遠距教學將來必定會在學術研究、醫學繼續教育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其技術層面已非常成熟。將來應致力於各種網路教材之製作,引導學習誘因,進而享受無遠弗屆之學習樂趣,增添教育百年大計之光彩。
(註1) 臺大外文系退休教授周樹華老師:數位行動時代,來場不一樣的Webinar!
http://ntuletraining.blogspot.tw/2012/02/webin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