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嚴嘉祥
臺大政治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第15、16期學員於5月13日(星期六)下午舉行校外參訪,參觀泰山交控中心、新竹新瓦屋客家文化區,此次參訪由彭錦鵬執行長和黃錦堂、蘇彩足、王業立、張佑宗等五位老師參加。
第一站: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國道高速公路北區工程處交通控制中心(含泰山收費站文物陳列室)
民國60年代,政府推動十大建設,發展國家經濟。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為首要大型基礎建設。爰此,北區工程處(下簡稱北工處)於民國62年8月成立,為高速公路局最早成立之工程處。
北工處交通控制中心位於泰山收費站南下方右側,除管理基隆至新竹香山所有的國道與快速道路外,亦肩負臺灣國道管理決策中心;雖因分區系統建制不盡相同,無法直接下達指令,幸資料格式標準化,北工處仍可監控全國道系統。遇緊急狀況,北工處開會決策,通知各區交控中心妥適調整。未來將實施交控系統整合工程,將可提升系統完整性。
交控中心電視牆上32個CCTV回傳國道即時影像,大量車流,乘載著客貨南北奔馳,總長一千餘公里的高速公路帶動臺灣經濟起飛。而交控中心一年365天全年無休地運作及監控,是維持這條動脈順暢運作的關鍵。
端午連假將屆,高公局已完成交通疏導措施,當你我運用便捷的高速公路,出遊、返鄉享受天倫之樂時,別忘了還有這群無名英雄,默默守護著國道、守護著用路人的安全!
緊接著,我們驅車前往泰山收費站文物陳列室。
泰山收費站位於國道一號35.48K,是臺灣首座啟用,同時也是首座使用電腦計數及建立高速公路收費規章制度的收費站;其車流量為全臺之首,曾應付每日26萬輛車流,又有「天下第一站」之稱。
泰山收費站民國63年成立,因時代變遷,2013年12月30日,交通部下達熄燈令,運作達40年的人工收費站走入歷史。陳列室展出臺灣高速公路之籌畫及通車、泰山站的成立、收費方式的演變以及最後的謝幕,並陳展實體文物史料及紀錄片,讓我們對國道收費站有更深的認識。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國人仍有疑慮、爭議尚未止息的遠通電收ETC收費閘門聳立國道,國道收費以機器取代人力的不可逆命運已定;雖有「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樓塌了」的感慨,但「聖經」有云:「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第一屆國道收費員600多人應徵,僅取39人,資格高標準,宛如選美。這樣的榮耀及榮景,將長存國人心底;而這群國道收費員為國家經濟發展所付出的青春歲月,會是國道永存最美風景。
第二站:新竹縣政府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揮別過去,我們驅車前往全國第一處「客家文化保存區」新竹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清乾隆年間,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的林孫檀氏家族,渡海來臺,於竹北開墾農田,建立客家聚落。嘉慶年間,林孫檀氏的三子象賢和四子象明在竹北芒頭埔興建「忠孝堂」公廳,族人稱之為「新瓦屋」,聚落名稱由此而來。1
新瓦屋位於竹北、緊鄰高鐵新竹站,是一個氛圍鮮明客家聚落,建築形式為典型三合院。1990年,政府開始籌建臺灣高速鐵路之時,被劃為高鐵新竹站特定區都市計畫第五號公園預定地,土地建築物被徵收。所幸,在地方文史工作者及六家居民的共同呼籲之下,使得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聚落得以保存。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原為台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六年前由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接管營運;其中,幕後的重要推手是今年三月甫上任的新竹縣秘書長、本專班第四屆蔡榮光學長,後交棒予素有「新竹林志玲美名」、原新竹縣機要秘書張宜真,並配合國家政策,成為文創基地,目前有11個駐村團隊,讓青年在此發揮創意、一圓創業夢。
漫步於此,古樸的客家文物之美,花布、茶具、土角厝盡收眼底,更有青創產業雜揉其中,是一個好吃、好看、又好玩,充滿人文關懷的文化園區。
本次的校外教學,我們走訪軛控基隆至新竹香山段的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北工處交控中心、泰山收費站文物陳列室,回顧了國道收費站的歷史點滴;並驅車前往新竹,拜訪本專班的蔡榮光學長,見證他用心經營的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人對了,事情就對了!」在這個高度全球化的世代,面對的是國際的挑戰,「危機就是轉機」北工處交控中心裡24小時緊盯國道車行狀況的工作人員、我們敬愛的現任新竹縣秘書長蔡榮光學長、文化局長張宜真,乃至於當年的國道收費員,他們敬業、樂業、愛國、愛民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仿傚的對象。期許成為對的人,把事情做對,為國家的進步,貢獻一己心力!
---------------------------------------------------------------------------------------------------------
1、資料來源: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