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所有消息

【活動報導】社會投資策略的興起轉化與危機:台中市的實踐經驗與檢討 (2014-2018)

【臺大社會系 free lunch free talk-側記】

主講人:呂建德(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講 題:社會投資策略的興起轉化與危機:台中市的實踐經驗與檢討 (2014-2018)
時 間:2019年3月28日(四)12:30-14:00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的呂建德教授,於3月28日來到台大社會系,分享他於2014-2018四年間在台中市社會局局長任內推動的社會投資政策。演講開頭,呂教授首先說明推動社會投資的政治脈絡:試圖在當前藍大於綠的政治板塊當中,爭取15%中間選民的支持。呂教授分析台中市政府政黨輪替的原因,對於中台灣各區的選民結構、投票傾向提出第一手的觀察。接著,進入到本次演講的主題,細緻探討社會投資的理念,並介紹台中市政府社會投資的一系列政策(托育一條龍、老人健保改革、社會住宅建設)。

       何謂社會投資?過去的津貼政策,目的在於以現金救濟貧窮,修補社會問題。社會投資則更為強調提供服務,針對未來可能面對的社會問題預先做好準備。社會投資將資源投入在人力資本,是productive social policies。

台中市政府的托育一條龍政策是三軌並進,包括機構式(幼兒園、協力托嬰中心)、居家式(協力托育人員)、弱勢家庭育兒津貼(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而政策有四項特點:托育為主、價格管制、弱勢優先、創造就業。具體來說,政府與協力托嬰中心與托育人員合作,提供平價托育補助(保姆、托嬰中心)與幼兒學前補助(幼兒園)。其次,公告分區托育收費標準並召開托育管理委員會以落實價格管制。除此之外,政府還提供弱勢家庭育兒津貼與臨時托育補助。

       上述政策不僅能夠減輕家庭照顧負擔,進一步還能夠達成支持家長外出工作,保障托育人員薪資水平,鼓勵親屬保姆投入托育市場等創造就業的效果。過去幾年,協力托嬰中心、協力保姆、托嬰中心托育人員、居家托育保姆、幼兒園教保人員等,在數量上都有明顯成長。

       目前台灣各縣市政府的嬰幼兒照顧政策可分為三種模式。台北與桃園主要採取現金給付方式鼓勵生育,新北市則推動公共托育。呂教授認為現金給付對於解決生育率問題幫助不大,公共托育用意良善但緩不濟急。台中市政府推動的托育一條龍,透過價格管制與補助,更能夠有效的協助更大範圍的家庭。過去幾年托育一條龍政策,補助範圍逐年擴大。到了2017年底,已經有高達一萬六千多名,94%的幼童,受惠於平價托育費用的補助。

       呂建德老師也分析了社會投資政策在實務上面對的挑戰:民間托育與照護機構集結喊價,抵抗政府的價格管制。而其他縣市沒有相同的管制,受惠於政策的家庭並未組織起來支持社會投資政策,也加深了推動此政策的困難程度。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公務體系是推動社會政策改革的阻力,然而呂教授擔任社會局長的經驗顯示,台灣的公務員訓練有素,只要主管提出良好的政策,公務體系就會全力推動落實。

       演講最後,呂教授與聽眾分享他的理念:「養兒育女公共化」。政府提供出生到十八歲的兒童津貼,由社會集體一起負擔父母的責任,以解決當前出生率過低的嚴重問題。

(魏龍達紀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