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成本所的設立宗旨與教育目標,本所多年來也發展出實踐策略,具體落實在課程設計、教師教學、學生事務、研究表現等方面。經由具體的實踐,本所在國內新聞教育,深具特色,說明如下:
1. 落實專業實務師資教學制、結合新聞實務脈動
本所延聘實務界優秀傑出之資深專業人士擔任實務課程教師。實務教師在獲聘本所教師時,已是資深的新聞工作者,並在專業工作上有傑出表現,受到學界與業界肯定。多年來,本所的實務教師,不但協助指導研究生畢業論文,也與本所專任教師合作,帶領學生從事深度報導專書之出版
近三年來,本所推動「臺大新聞研究所【傑出記者】駐所計畫」,延攬當年度的傑出新聞工作者到本所演講、開課、成立工作坊以及推動專書寫作專題計畫等,學生在實作中學習到優秀記者的典範。
此外,本所也運用教育部「擴大就業方案」,延聘專業教師一名,協助建立網路「新聞平台」,作為學生發表與探索數位新聞的園地。
2. 提供五大類課程,結合校內外資源
如前所述,本所的設立宗旨為「提升新聞專業」,理論與實作並重。根據此設立宗旨,本所建立課程體系。核心必修課程包括「專業理論與法規」與「專業智能實作」。本所不斷強化內容,如理論課程應以新聞實務上的議題與案例為討論的起點。本所也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如大多數的核心必修課程均已改為小班上課。本所並根據四大教育目標,發展五個延伸選修課程(包括「理論/方法」、「媒體公民意識」、「國際視野課程」、「學域專長」以及「專業實作」)。
歷年來,本所並根據新聞傳播的變遷,不斷開發新的專業課程(如「雜誌企劃實務」、「網路傳播實務」),深化「理論與方法」課程,並不斷與臺大相關系所合作,擴充「學域專長課程」,推出新聞學與相關領域結合的新課程。
3. 「從做中學」的專業實務課程教學
本所強調「從做中學」,小班制教學、個別的作業討論等,務期學生能夠在實作中同時增進新聞技藝智能,以及反思新聞工作者的專業角色與倫理。本所教師並帶領學生從事相關的書寫計畫以及網路出版等。
4. 結合新聞理論與實務的課程設計
本所的實務課程,是由優秀的資深新聞工作者擔任。理論課程的教學以新聞實務的問題為導向;而針對實務問題的分析,也深化了理論的研究。同時實務老師也與專任教師合作,率領學生「從做中學」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深度報導計畫。因此,本所的辦學發展出獨具的特色,特別強調實務與理論的結合。
5. 進行多元的國際交流
為了提升全球化視野,本所主要有以下作法(1)開設全球化新聞傳播等相關課程(2)加強國際學術機構的交流,提供交換學生機會(3)提供小額獎助金以鼓勵學生出國發表論文。
6. 企劃出版深度報導專書
本所為了落實「從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強調新聞實務的專業訓練,結合教學與實作,培養學生發揮創意。本所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深度採訪報導寫作計畫,從實作中深化專業技藝與知識素養,並呈現創作成果,分享給社會大眾。
環境設備
本所除了一般課用教室外,尚有電腦教室、視聽教室、暗房、影棚等實際操作學習之教室,教室的配置相當符合學生學習之需要。平均每3位同學使用1台電腦教室電腦,每5位同學使用1組暗房沖片設備,每2位修課同學使用1套攝影設備;此外,新聞影棚之錄影剪接副控音效字幕燈光等設備,皆接近專業影棚之水準,其質與量不論於教學及論文習作之用途,均能供應無虞。
值得一提的是,本所學生皆配有研究空間,碩士班一、二年級學生每人配有1組桌椅、書櫃,本所在學學生亦有1間獨立的學生交誼廳,滿足學生研究學習與互動的需求,因此學生在學期間互動密切,在學業及生活上,得以得到同儕扶持,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