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期主要工作計畫:
經本場現地勘查後發現台14甲線36k+650裸露平臺周圍,仍有先前施工後殘留的玉山箭竹土堆,經評估後可將玉山箭竹做修整培育,直接種回邊坡旁。待向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植物採集證後,進行合歡山區高海拔植物種子及插穗採集作業。另本場現有高海拔植物植栽種類計10種789株,可優先種植於台14甲線36k處加速恢復自然生態景觀。
邊坡外圍區域的部分土壤貧瘠,請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太魯閣工務段協助將施工剩於之黃土運載至復育地,一旦土壤得到恢復,就容易選擇植物而形成植被,植被恢復是重建生物群落的第一步(彭少麟,2000)。考量植栽種植後水分供給問題,預計於民國110年5至6月梅雨季節期間,將本場現有高海拔植物約10種,種植於台14甲線36k+650處預計種植兩處面積約171m2。依據本場民國96年執行之「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山主峰原生植栽復育工程暨棲地生態景觀改善工程技術引進計畫」研究成果報告中所得各物種之繁殖方法、發芽率及存活率等結果,以及生態學者建議採當地生態環境之先驅物種,優先作為復育地點之物種選擇,種植密度不宜過密,需讓周邊在地高海拔物種在自然情況下有機會進入生長,並觀察種植後該物種適應性。預計第二期繁殖高山草本苗如虎杖、高山艾、玉山佛甲草等共計16,000株,繁殖第三期高山草本及木本苗如玉山杜鵑、臺灣繡線菊等共14,000株。
將採集之種子(草本)或枝條(木本),分別以播種(種子)及扦插(枝條)方式進行繁殖。根據96年研究成果經驗,依照不同物種之種子發芽或扦插育苗等特性,分別在梅峰與春陽分場進行育苗。梅峰本場海拔2,100公尺,年均溫14℃,屬溫帶氣候型;年平均降水量近3,200毫米,降水日數約100天,適合中、高海拔植物生長。但梅峰農場育苗室的溫度在冬季最低溫常在5℃以下,且高低溫差達24.2℃;相較於梅峰地區,春陽分場則有較高的溫度和較小的高低溫差,可於11月至翌年2月的冬季於海拔1,200公尺的春陽分場育苗,配合3至4月春季於海拔2,100公尺的梅峰農場馴化,5月時再種植至合歡山復育區現地,可避開梅峰農場6至8月的高溫多濕環境,使植栽有較良好的生長表現。
(二)第二期主要工作計畫:
第一期所繁殖高山草本苗如虎杖、高山艾、玉山佛甲草等,種植於中央區域30%面積。觀察周邊在地高海拔物種在自然情況下是否有進入復育地生長,持續管理維護第一期所繁殖之高山木本植栽外,移除復育地之外來入侵種如羊蹄、加拿大飛蓬等,視入侵種面積於雨季時每月養護一次,旱季時兩個月養護一次。評估前一年之植栽復育情形,必要時補植並種植第一年繁殖之草本植栽,並規劃生態復育與環境教育之結合方式。
原生植栽種植部分,本期預計栽種區域為裸坡前後的平臺處,從近公路旁開始至邊坡平臺,依序由木本植物過渡到高山草花的景觀規劃,採混植原生植物方式例如高山艾、虎杖等。觀察原生植栽生長情形,必要時補植或繼續繁殖合適物種。裸坡上方之步道可種植玉山箭竹,並在裸坡周圍種植岩生植物,如:玉山佛甲草等。一般而言,草本類繁殖需一至二年時間,木本類則需三年時間。依據93年復育結果發現,葉面積較大及植株較高者在定植初期受風襲影響,容易造成葉片失水現象,在定植初期後立即修剪,能降低期蒸散作用和減少植物對水份的利用進而提高存活機會;另植株根系較小者,可將植穴略為挖深,減少表土沖刷之影響,提高存活率。另高山環境常有強風吹拂,覆網處理可減少風將種子吹走的機會,亦可有效增加土溫和保濕效果。
規劃生態復育與環境教育結合,以靠近北峰登山口之平臺(台14甲線36k處之36k+850)為例,可在平臺邊界處土堆及山壁上種植臺灣百合,中央空地處可種植臺灣高山原生杜鵑如臺灣高山杜鵑及玉山杜鵑,並混植虎杖、巒大花楸、高山艾等。此處預計規劃環境教育展示板,內容以介紹臺灣高山杜鵑類型,瞭解高山植物適應環境的作法,臺灣山區自然之美與其獨特、無可取代的生態價值;高山環境所面臨的緊迫議題,例如全球暖化對於高山植物與生態的影響,及人類於自然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而反省人類對自然過度的利用與破壞。
(三)第三期主要工作計畫:
本期預計復育最後60%面積,種植第一期繁殖之高山木本苗如玉山杜鵑、臺灣繡線菊等共計14,000株。評估前兩年所栽種的原生植栽現地生長情形,必要時補植草本及木本類植栽,並視情況繼續繁殖合適的物種。另依照現地復育情形,將規劃生態與環境教育結合,使無法爬山的民眾也能與體會高山生態的美麗與重要性。
為提供至合歡山遊憩之民眾更多認識高山生態與原生動植物知識的機會,本計畫預期在台14甲線36k+650處及36k+850的邊坡復育處,以高山開花植物(如:臺灣高山杜鵑)與周圍具代表性樹種(如:巒大花楸)進行相關佈景,並於復育區周邊布置解說牌,讓民眾能更進一步認識高山植物之美,並融入適地適種與生態保育的觀念。除引導遊客認識高山生態之外,也導入植物棲地遭受人為破壞等相關議題,將復育過程的環境變化融入環境教育。內容以介紹臺灣高山杜鵑類型,瞭解高山植物適應環境的作法,臺灣山區自然之美與其獨特、無可取代的生態價值;此外,高山環境所面臨的緊迫議題,例如全球暖化對於高山植物與生態的影響,及人類於自然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而反省人類對自然過度的利用與破壞。
為維護復育植栽的正常生長,減少人為的踐踏與干擾,可用竹材或大石塊圍成護欄,既可保護區內植栽不受踩踏,也不致破壞當地自然景觀。考量原生植物多型態低矮、高山勁風、氣候寒凍、溫度變化劇烈、紫外線強烈及民眾安全等因素,設計並製作合適的材質,並以中英對照製作解說牌,內容包括特色植物、復育過程與生態環境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