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組織架構

本中心為訂定研究發展方向,設諮詢委員會,置委員九至十五人,除副校長及各相關學院院長為當然委員外,其餘委員由校長就校內外產官學研相關人士之中遴選聘任之。為綜理中心業務,置主任一人,由校長就本校專任教授中選任聘兼之。此外,中心設置資源保育資源永續利用社經人文教育發展國際合作資訊服務等六組,組長由中心主任就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教師遴選,經諮詢委員會同意後,報請校長聘兼之。


 

資源保育組

中心成立後,將積極推動整合各相關學院、系所,如理、農學院就基因、物種、生態系多樣性之調查、評估與長期監測及棲息地恢復及生態系還原等整合性研究。其具體工作項目如下:

1. 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編目

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編目是生物多樣性最基礎的研究工作,任何國家均應加以重視。因為唯有透過調查與編目,國家方能瞭解其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是如何分布和如何存在的。生物調查與編目能夠提供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資源管理所必須的資訊,為地方或區域發展提供可行性建議,並幫助培養管理人才。此外,調查與編目的過程,亦可評量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趨勢。為健全調查與編目工作,分類學研究亦需要加以重視,因為它是管理生物多樣性以及發揮其益處的基本工具。沒有完整的分類學研究,即無法擁有一份國家完整的物種清單,這對於生物多樣性研究工作的落實,將有極大影響。

2. 評估規劃保護區系統

評估現有保護區系統,瞭解現有保護區系統不足之處,再據以規劃必要新設之保護區。其中以規劃設立中央生態保護廊道為生物多樣性保育之重點工作。此外,就各保護區評估結果,擬訂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順序,做為日後保護區經營管理之依據。

3. 健全生物資源監測系統,落實保護區經營管理

研究建立健全的生物資源監測系統,透過適當的監測指標,瞭解生態資源變化之情況,做為評估保護區經營管理良窳與否之重要指標。在保護區經營管理方面,應加強研究保護區經營管理的理論架構與實務操作,防止保護對象劣化或消失,並進而加強其復育方法,以落實保護區設置精神。

4. 加強族群及生態系研究

針對物種及生態系多樣性的基礎研究,讓我們對於生物及其所在環境之互動更為瞭解,將有助於對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的落實。

 

資源永續利用組

1. 生物資源利用開發研究

開發各種生物資源之各種利用可能,不論其為現有利用或潛在可能利用,均應當加以深入研究,以期瞭解各項生物資源,並進而掌握其特性,做為利用上之依據。其中,對於民族生物學之研究、生物技術之發展與傳統資源利用之研究彼此應相輔相成,讓人類能更瞭解生物資源利用知識。

2. 發展永續利用體系

掌握各種生物資源各種利用之關鍵知識後,應進而探究其在永續利用上之可能性,並進而發展其永續利用體系。因為,永續利用方能為人類謀求最大福祉,因此,如何透過健全的永續利用體系,來達成生物資源的永續利用,應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主要精神之一,亦是對於人類研究的最大挑戰。

 

社經人文組

以增進生物資源永續利用及公平分享策略之研究為主要工作要項。主要從政治面、法律面、經濟面、社會面、人文面來探討生物多樣性公約對國家之影響,與生物資源永續利用及公平分享策略之擬定,並積極參與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利用之研究與決策。其具體工作方向有:

1. 研究生物多樣性及永續發展之稽查制度

從制度面探討如何有效地利用正常的稽查機制,讓國家清楚地掌握生物多樣性及永續發展的現況,以為國家長期生存與發展之重要依據。

2. 生物多樣性相關法令之研究

由於生物多樣性牽涉層面甚廣,從生物資源的管理到智慧財產權均有相當程度的相關,因此如何能讓眾多與生物多樣性相關法規,從制定實施,彼此間不致有相互抵觸的地方,甚而能有相輔相成的功能,則有賴於事前的整體規劃研究,方不致日後相關法令無法落實。

3. 公平分享策略之研究

公平分享之原則是《生物多樣性公約》所再三強調的,但如何能落實公平分享則有賴於制度之建立。因此,如何擬定具體的實施方案,以落實公平分享之原則,而不致招致社會反彈或流於形式,將是極具挑戰的研究課題,值得相關學者深入探討。

4. 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損失影響之研究

生物多樣性損失的原因在於社會以及生態的相互影響。因而,需要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法律學和政治學去延緩這種損失。另外,生物多樣性研究應重視地方需求、加強社區保育,從多方面瞭解人文因素對生物多樣性之影響,以確保日後能落實生物多樣性工作。

5. 文化、信仰和倫理與生物多樣性相關之研究

文化、信仰和倫理傳統指引人們面對自然界行動,因此,生物多樣性研究應包括那些有關道德規範、文化和宗教是如何影響人類對待自的行為的系統研究。

 

教育發展組

1. 整合「生物多樣性」相關課程

依垂直與橫向的不同生物多樣性層次,整合校內與「生物多樣性」相關之課程,以有效利用教學資源,發揮最大教學效果。

2. 規劃與執行「生物多樣性」學程

成立學程規劃工作小組,針對「生物多樣性」學程進行規劃。俟規劃完畢並經核定後,負責學程之執行,以期充分發揮生物多樣性學程之特色。

3. 協助培育國內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利用人才

以「生物多樣性」學程為主,發展系列生物多樣性訓練課程,提供初階的簡介課程至高階的經營課程,成為培育政府或民間團體生物多樣性實務人才的搖籃,以落實國內生物多樣性工作之執行。

4. 協助培育國外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利用人才

不論是推廣研發成果或或分享工作經驗,均可配合國家政策,加強技術外交,協助友邦國家培訓人才。

 

國際合作組

1. 協調本校與國內生物多樣性實務單位之合作

調查與分析不同行政業務單位的業務需求,協調與整合本校研究教學單位提供相關服務,以便與實務單位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不僅能積極協助實務單位落實生物多樣性之執行,亦有助於本中心及本校對外爭取經費。

2. 加強國內外學術合作

協助本校研究單位尋求國內外合作夥伴,積極撮合國內外研究團隊的形成,以提昇本校的研究品質並擴大研究範疇。除此之外,亦將尋覓國內外傑出學者長短期駐校訪問研究以提升校內研究品質,加強對外合作,拓展研究視野。

 

資訊服務組

1. 資訊交流服務

積極收集國內外生物多樣性相關之重要研究趨勢、成果、專利及其他生物多樣性相關資訊,供國內參考。並將國內資訊提供給國外有需要之單位。

2. 諮詢服務

有系統地將所收集到的各種資訊予以整理,除消極地提供實務單位的諮詢參考外,並積極地將急迫或重大之資訊提供給實務單位,做為擬定政策時之參考。除此之外,亦針對一般民眾提供網上諮詢服,以增進全民對生物多樣性的瞭解。

3. 推動生物多樣性全民教育與廣宣

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推動生物多樣性全民教育,透過社會教育與廣宣方法,增加大眾生物多樣性保育共識,以期落實生物多樣性之保育與永續利用。

4. 生物多樣性網站建置與維護

透過網際網站的建置,加速資訊傳遞效率,提供快捷的資訊交流管道。除此之外,配合各種資訊的收集與分析,隨時更新網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