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才幫一家書籍網站推薦十本好書,剛接到人本札記邀稿的時候,心想就從這十本裡挑一本吧。我希望找比較冷門,少人閱讀的書籍。首先想到的是祝勇撰寫的《舊宮殿》。當初買這本書是因為這段書介吸引了我的目光:「皇帝是宮殿裡住著的惟一長有陽具的人。這有些奇特,尤其在夜晚,在那些品級不同的文武百官們過客般地消失之後,在白天的喧嘩之後,七十二萬平方米、八千七百零七間房屋的紫禁城內,共計只有一隻陽具」。這比起西門慶沒有自己的房間(因為每晚住在不同女人的房裡)、紫禁城沒有廁所,更加驚悚。
作者祝勇稱《舊宮殿》為綜合寫作。一開始先引用《明史》一段文字,緊接著卻是虛構的(武俠)小說。有的時候作者會在景物中跳出來抒發感想,有時又像是充滿歷史考證的學術論述。全書講述明成祖朱棣篡位遷都北京興建紫禁城、宮中各種驚人的暴力酷刑,直到朱棣過世。寫作採對稱結構,書本的核心為第四章「陽具」,代表的是帝國的核心在北京、北京的核心在紫禁城、紫禁城的核心在御座(皇帝),而皇帝的核心在陽具。皇帝的陽具如同玉璽是維繫江山社稷權力的象徵,它被龍袍、宮牆、城池層層保護,而其他(男)人,若想要跨入紅門,進入權力核心的庭院,就必須以犧牲陽具做為代價(成為太監)。閱讀「陽具」這一章,太監的身家背景、去勢手術如何操作、太監與宮殿的相互牽扯,讓人屏息。
陽具的前一章講紫禁城的籌劃、備料與興建,後一章則講建築材料、形式與細節。只有最殘酷與血腥的專制體制,才有可能興建如此鉅大宏偉的宮殿。而皇帝的意志才是至高無上的利益,無數建造者的個體生命則顯得微不足道。弔詭的是,宮殿將皇帝托舉到最高點的時候,也將他的身影化為微小的點。皇帝看似擁有絕對的權力,其實又成為宮殿的囚徒。在祝勇的筆下,紫禁城彷彿是一座有生命的屋宇,需要血肉的持續滋潤,因而讓宮中的殺戮與酷刑無法停止。
「宮殿」這兩章非常精彩。我們都會很好奇如此大量而巨大的石材與木料究竟是如何從帝國的各個角落運送到紫禁城?除了建築細部物件的象徵意義之外,祝勇還分析了紫禁城內部與外部設計的根本差異、玻璃這個先進材料又如何影響房間的格局與氛圍、慾望與節制如何精準地調和。建築專業者應該可以獲得在傳統建築論述之外的諸多知識啟發。(祝勇在這裡提出一個很有趣的比喻。由於從外國進口的玻璃價格昂貴,運輸過程中卻極易破碎,然而無論如何,總價格不變。也就是物品毀損、不在了,價值卻仍在。就像戰爭中的榮譽會全數疊加在倖存者身上,一將功成萬骨枯。)
書籍前兩章名為「火」,以兩場自焚來講述爭奪皇位的你爭我奪、爾虞我詐。讀起來像是充滿懸疑的歷史小說。最後兩張名為「血」,講酷刑與刺客。皇帝的陽具日夜操勞,然而後代人數愈增,相互殺戮的程度就愈激烈。書中對於肢解、斷頭、烹煮、挖剖等酷刑的描述比起傅科在《規訓與懲罰》中的五馬分屍,更加寫實、充滿細節而專業,讓人怵目驚心。不敢看《奪魂鋸》的讀者要先有心理準備。最後一章講到為了鞏固皇位,要將所有可能的威脅斬草除根。建文帝可能還活著,是對明成祖最大的復仇與威脅;而建文帝留給他的不只是宮殿,更是無法逃脫的刑具。朱棣死後,他所派出追殺建文帝的刺客,不知為何而活,讀來實在讓人感嘆、不勝欷噓。
《舊宮殿》有歷史、有驚悚、有建築、有性別,可以滿足不同閱讀偏好的讀者。祝勇是位多才多藝的學者與作家,擁有藝術的博士學位,曾經參與多部重要紀錄片的製作。如果對他的作品有興趣,往學術研究方向,可以閱讀《反閱讀》,書寫中國文革中的身體;往歷史小說方向,則可以閱讀《血朝廷》,同樣以紫禁城為場景,不過講述的是光緒、慈禧與李蓮英的故事,同樣精彩,讓人不忍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