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需要一個可以停泊的空間,因為熟悉所以能據以應付陌生的世界,因為固著才能外出移動與旅行。這個地方我們稱之為家。家提供了心靈的歸屬、人際的互動與支持;在這裡從事再生產、休養生息。
隨著社會與人口變遷,核心家庭與三代同堂已經不是台灣家庭樣態的主流。相對地,單親家庭、單身家庭、伴侶家庭的比例則逐年增高。隔代教養可以為家、育幼院是個大家庭,一個人有寵物陪著也可以成為家。只要有可以認同控制的空間,有相互關愛扶持的人,或者單身一人,有了歸屬安全就是家。
家庭的形式本來就不是主流社會想像的那麼狹隘。民國38年國民政府來台,有不少軍人的眷屬無法同行。幾個單身老兵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有著形同兄弟的袍澤之情,互相照顧生活起居,誰能說他們不是家人呢?我也遇過,侍從官先接將軍夫人來台安頓,結果將軍身陷大陸,於是他們兩人在台共同生活了幾十年。在瑞典,我則曾造訪一個家庭,夫妻之外,家中有四個兄弟姊妹,相處和樂融融,可是這四個小孩彼此都沒有共同的血緣,生活在臺灣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小孩也非領養,而是此夫妻分別有帶著前任配偶與他人生養的小孩來共組家庭。
《阿肯的歡樂之家》採取一位心思單純、感情細膩小學男生的觀點,不帶社會既存的偏見,從親身接觸與互動的經驗中,自然地接受了一群男同志所組成的歡樂家庭,也與他們成為好友,進而去影響與改變身邊親友對於同志的態度。整本書,文字流暢,圖畫動人。 既然是圖畫書,顧名思義圖畫不是陪襯的插圖,而與文字同是敘說故事的主角。猜想還無法識字的小朋友,從連環圖畫說不定也可以體會出故事的梗概。阿肯穿著的便服,同時有藍色與紅色(也就是同時融合了社會中男與女的刻板顏色),安全帽則是草綠色。至於國小的制服,不分男女一體適用。運動比賽的項目則是中性的壘球擲準。組成歡樂之家的九位男同志,有胖有瘦、有老有少、有陽剛有陰柔、有士農工商。由於共組家庭,因此各自分擔了不同的家事。當然很搶眼的是,他們家中到處可見的彩虹顏色(從頭巾、杯子、時鐘,到狗啃的骨頭)。絕大多數圖畫的視角採取高於畫中人物眼睛的俯角,讓讀者有縱觀全局的視野。中間穿插想像與回憶的畫面。阿肯騎腳踏車經過歡樂之家,以及運動會的畫面刻意營造立體空間的感覺。而多元性別教育的教室場景則採用仰角,讓讀者跟著阿肯觀看黑板上同志伴侶的圖像。全書的版面配置是,左側為文字,右側為圖畫。我喜歡文字頁搭配的小插圖,有時是右側圖像故事的縮影,有時用此小插圖承接上頁的故事,有時則是預告下頁的情節。這個小圖,讓左側的頁面空間更加生動活潑,也讓左右的版面顯得平衡。
值此多元成家方案在社會中討論沸沸揚揚之際,《阿肯的歡樂之家》的出版格外深具意義,提供大眾一個可以具體想像另類家庭的圖像。雖然是虛構的故事,其實反映了真實。在同志尚存污名,同性婚姻尚未合法的時刻,確實有些男女同志在年輕的時候,就體會朋友的重要,用共居的方式彼此相互扶持、陪伴一生。
臺灣反對同志婚姻的人士,經常標舉兒童福祉、性的貞潔為由。然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調查顯示,一個國家的兒童幸福指數與其國家的經濟不平等成反比。亦即,貧富差距愈小,兒童愈幸福。是單親或雙親、同性戀或異性戀家庭反而沒有決定性影響。其中排名第一的瑞典,雖有一半的小孩並非在婚姻關係中出生,但是兒童福祉世界最高,而排名第二的荷蘭則是全球第一個承認同志婚姻合法的國家(2001年)。聯合國公佈的《2013世界快樂報告》顯示,參加評比的156個國家中,台灣排名42。而前五名的國家中,有四個國家已通過同志婚姻合法。除了因為有種族問題(南非)以及貧窮問題(葡萄牙)的國家之外,其他通過同志婚姻合法的國家都比台灣快樂。這表示,愈尊重性別多元價值、有愈完善社會福利制度的國家,人民就愈幸福。
臺灣有宗教人士說,如果同志婚姻合法,那家庭制度就會崩毀。如果真的這樣,那他們要擔心的應該不是同志婚姻是否合法,而是現有的家庭制度為何如此不堪一擊。有家長說,如果學校進行同志教育,青少年很有可能就會選擇當同性戀。如果真的這樣,家長要關切的可能不是同志教育,而是異性戀為何如此不受人愛。
家庭是否幸福,不在於人數多寡、是男是女。只要有愛,願意相互照顧扶持,就值得國家的保護,我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