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台灣的紐約客,只要聽到「紐約」這二個字瞳孔就會放大,也會只因為電影的場景在紐約就因此走進了電影院(例如看「小鬼當家第二集」);同樣地,愛書人到世界各地旅行,欣賞美景之餘,總是不忘在書店或書攤中流連。想像作者把多年的學術研究成果或個人的生命經驗淬取濃縮在一本書當中,我們怎能不珍惜書本呢?我雖沒有同一本書買二個複本,一本拿來讀,一本用塑膠套包起來珍藏的習慣,但是也記取從小「惜字」的觀念,不太能接受將書摺角、也不會用擦不掉的原子筆劃線做筆記。這些應該不算是怪癖吧,就像很多愛書人都喜歡引用班雅明的說法:書本孤伶伶地被遺棄在書店的角落,把書買回家是為了解救它(即使不一定真的閱讀)。
就讀高中的時候,牯嶺街就在學校旁邊,還記得在榕樹下翻書的情景,那裡可以買到今日世界,以及早已絕版的建築雜誌「境與象」;其後轉至光華商場,逛完一樓,就到樓上的水準書局,在那買了歷史研究、西方的沒落,衝著誘人的折扣,可是又對著醜醜的書店印章耿耿於懷(此店章的美學似乎三十年不變)。到了國外大城市也不忘逛當地的舊書店,芝加哥大學校園的Powell’s書店,幾乎都是學術書籍,哲學一整面牆、連人文地理學都佔滿落地的書架;等到了Portland的Powell’s書店,更是令人讚嘆不已,光是書店平面圖就是攤開一大張雙面印刷,有五顏六色的書籍內容領域分區,最嚇人的是居然有「塗鴉」這個分類;紐約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書店:Strand Book Store也是我幾乎每週固定流連之處,在那買了海德格的「存有與時間」,結帳時店員告訴我:這是一本好書,它改變了我的一生。在這裡還可以用一元美金買到「校對書」,運氣好也可以用半價在新書上市之前就買到「書評用書」(review copy)。
喜歡書的人總是有說不完的關於書、書店與獵書的故事,相信也會喜歡志銘這本「半世紀舊書回味」。志銘在撰寫論文的過程當中,每次輪到他報告,我們總是聚精會神聽講,覺得獲益良多。他蒐集資料、分析寫作的能力,在其同齡學生之中表現非常突出;幾十年前的老照片、拾荒者一天的行走路線、光華商場的經營人事變遷、禁書目錄大全、垃圾不落地政策以及慈濟資源回收站對舊書回收的衝擊、地產開發/興建公寓/搬家創造出來的舊書,一直到69元書店/簡體字書店與網路書店的興起與變遷,每每讓聽者豎起耳朵。
閱讀此書,一方面會有關於書蠹行徑會心的莞爾,一方面可以得到許多新的知識;從個人私密的逛書店經驗,到結構性的市場變遷,志銘給讀者一個非常全面的關於書/舊(救)書/舊書店/舊書業的精彩描述與分析。只要你喜歡閱讀、喜歡書、喜歡逛書店,請快快把書架上這本「半世紀舊書回味」買回家吧!它值得玩味、也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