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討都市公園和廟宇共存現象的都市治理意涵,提出連屬公共性及領域調適概念來掌握這種土地混合使用的情形,如何呈現不同領域化邏輯之間的疊合,以及相應的痕跡、錯位和轉接等紋理皺褶效應。都市公園是現代都市計畫之土地分區管制領域化的產物,也是市民公共性及其素養規訓的體現。相對的,廟宇基於恩庇應報而開啟靈力領域化,形成庶民公共性。這兩種領域化及公共性邏輯,在都市發展的時空差隙中交會而共存,透露出都市治理的彈性。廟宇以靈驗的痕跡、偏移的錯位,或是轉用為公共福利設施,來正當化其非正式存在。作者以新北市三重區四處內有廟宇的公園為例,通過實地觀察與訪談,鋪展前述論題。作者主張,公園與廟宇共存不僅顯示臺灣都市公共空間缺乏下,公園容納多樣設施的常見狀態,也彰顯了現代性與傳統性的連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