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巴」是一種流行於台灣男性青少年間,象徵性地以生殖器撞擊柱狀物的校園遊戲。本文推測此遊戲最早可能出現於1980年代中期,為台灣多個世代青少年男性難忘之集體經驗。然而,報章媒體與教育專家過度關注少數被阿者受傷的個別案例,建構了阿魯巴的高度風險性,也促使教育部與國防部對阿魯巴發出禁令。2011年,立法院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案,阿魯巴成為討論性霸凌最常引用的實例。教育界、兒少保護團體、醫界等都將阿魯巴視為性霸凌。本研究在深度訪談基礎上,結合報紙新聞和影像文本分析,從假裝、意圖、自願、權力階序等面向,探討阿魯巴究竟是霸凌還是遊戲,並說明支持校園阿魯巴的物質基礎與文化脈絡,以及阿魯巴的性別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