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檢視台北市動物治理的發展,探討人與動物關係的演變。作者援引跨物種都市理論觀點,檢視官方與民間組織以何種論述及措施塑造動物治理場域。作者運用文獻分析法,並訪問民間動物權益組織成員,藉此掌握台北市動物治理的變遷。研究發現,1950年代迄今的都市動物治理,在經濟營生的考慮外,逐漸萌生了三個主要趨勢:安全、保育,以及人道化。非政府組織策略則有兩大類型:以慈善拯救和照護個體為主的收容及馴養,以及立足普遍動物權利而倡議建立政策和制度。然而,當前動物治理雖然逐步納入了動物權利觀,仍面臨人類與動物關係長期以來的理性化、分類化和商品化趨勢,動物友善城市政策與普遍動物權仍有諸多顧慮。作者主張,「知情的選擇性赋權」是當前動物治理較務實的立場,但「動物他者之主體化」則是有助於啟發反思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