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西大墩窯為例,闡述襲產的空間生產與文化治理作用。首先檢視臺灣考古遺址的保存爭議,凸顯遺址是不同類型空間鬥爭的結果。從早期集體消費到近年的資本積累,發展型國家追求成長的特質,是遺址保存的結構性問題。其次,西大墩窯從考古遺址轉為歷史建築的過程,體現於移動保存的多重樣態,也是再襲產化的創造過程。其三,以此案例進一步討論文化治理與襲產保存的曖昧張力,揭示文化治理的效用與邊界。最後,本文除反省西大墩窯空間生產過程的保存政治,也嘗試援引保存不和諧價值的概念,作為思考襲產保存的基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