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柯以heterotopia 指稱介於真實空間(real space)和烏托邦(utopia,虛構空間)之間,既真實又虛幻的所在,具有凝縮異質元素於一處而迸發的擾動潛能。這個概念通過英譯及中譯,影響臺灣的空間研究學界,並擴及文學與傳播研究,體現了轉譯與運用舶來概念的本地知識狀況。本文檢視引用heterotopia 的本地研究,比較其譯名、概念內涵、適用案例及論證。作者發現,這些運用多為簡化概念後予以套用,少見置入傅柯思想和具體脈絡的辨析,也未檢討heterotopias概念的缺失。究其原因,除了理論翻譯必然的開放性,也涉及早期引用的示範與仿效;臺灣批判性知識生產急需具備正當性的理論工具;以及,舶來概念及其轉譯的陌生難解,具有誘人的美學魅力。作者主張,要推展heterotopia 的本地轉化,可以通過經驗研究來累積問題意識和分析語彙。再者,翻譯作為跨界而滋生差異的行動,正涉及了heterotopia 的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