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討論三種建立本土一般社會理論的嘗試:葉啟政的知識社會學批判與內省修養行動、林文源的漂移實作本體論與位移行動理論,以及謝國雄的「結構力量-呈現樣態-中介行動」大迴路。這些理論化都立足於對結構與行動二元論的批判,並採取偏向行動之自主性或積極中介作用的立場,拋棄靜態僵化的結構概念。結構概念若非遭致取消,就是轉化為多層次、變動、過程與關係,或是受到行動中介的產物等,偏向於建構論或非實體化觀點。本文則從批判實在論立場,主張過度偏袒行動、將結構非實體化,以及消弭結構與行動的二分,可能忽略了結構的慣性、內在變遷或因果力量,造成結構的低度理論化;或者,在強調行動與結構的連續性及難以二分之際,反而將行動納入尚未釐清的結構中。因此,批判實在論的結構與行動雙元實體觀,仍是值得參照的另一條理論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