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討臺灣零售業的文化行銷策略,即將特定元素予以文化化,藉以提升品質、意象和價值的促銷手法。文化策略改變了傳統零售業的世俗、落伍或貶抑評價,獲取了文化正當性,重塑了品味階序。但行銷式的文化仲介,也導致選擇性再現、物神化建構,從而與零售業文化的底蘊斷裂,掩蓋或挪移了商業文化在資本積累邏輯下的危機。本文歸納出時間導向的懷舊式情感體驗、空間導向的地方意象與產品故事,以及俗民魅力的美學圖案化等文化策略,並以由文明邊緣變身為觀光治理指標的夜市為例,討論作為生活方式與認同的文化,與作為行銷策略的符號文化之間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