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自然治理模式的轉化,與都市轉型關係密切。以新北市二重疏洪道為例,本文秉持城市與自然共變的觀點,追溯這片地景如何於1980年代初期,從都市周邊的馴化農業自然,轉變為控制災害自然的疏洪道,又成為邊緣的荒僻自然,以及中下階層庶民休憩去處。隨著治安憂慮升高,以及全球城市競爭驅動了都市轉型,二重疏洪道成為新式綠色治理的對象,以河濱公園和遊憩設施的潔淨綠地面貌出現,也將民間保育組織的生態自然想像納入規劃。晚近,捷運和快速道路興建、重劃區開發及都市更新驅動的房地產熱潮,更將二重疏洪道轉化為大台北都會公園,以及水岸住宅的商品化景觀,自然成了縉紳化要素。都市自然地景在集體消費需求、地域縉紳化,以及都市環境主義崛起等結構力量下,疊覆了多重意義和功能,挾其吸納與排除機制,構成呼應當前都市轉型的綠色治理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