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剝皮寮街區為例,主張新文化治理體制的結構脈絡將一場反徵收拆遷抗爭,導引成為歷史保存運動。保障居住權的抗爭以文化保存為策略,成功對抗了小學與社區集體消費的土地規劃,卻接軌於市政府的文化領導權塑造和文化經濟發展,並在公共利益論述下,導向留屋不留人的結局,居民生活空間轉變為博物館和文創基地。襲產化創造了新公共空間,卻展現為標本化的記憶和選擇性的美學。作為襲產化脈絡的新文化治理體制,是本土化、消費社會、城市競爭、選舉政治及公民社會崛起的產物,並以其兼具文明化與奇魅化、素養與效用的曖昧特性,建立起具反身性的正當性基礎,成為調節國家和社會之關係的重要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