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不僅是憑靠身體的移動,也是社會關係與文化規範的操作場域,更是現代都市治理課題,涉及技術、知識/權力和主體化。本文回顧戰後台北市的人行空間治理,歸結出三股於不同時期出現、但彼此重疊複合的趨勢:(1)以效率和秩序為主導理念,規訓身體動作的機動城市之控制;(2)以商業和休閒為主導理念,教化身體感知的消費城市之體驗;(3)以安全和權利為主導理念,釋放身體能力的市民城市之正義。機動城市、消費城市和市民城市等三種都市意義的形構,正是人行空間治理與徒步移動性轉變的結構動力。這三股治理趨勢和都市意義底下,則有邁向文明化和現代化的共同主題,但以不同型態的安全裝置為核心,呈現了從管理主義城市到企業主義城市,以及從威權式治理到消費者—效能導向治理,乃至於反身自控式治理的轉折,交織成為控制、體驗和正義的變奏曲。最後,著眼於行走空間及經驗的區域差異與社會差異,本文重申徒步移動性的政治和倫理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