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是掌握全球化與地域化之複雜關聯的重要切面。異國飲食的再現,不僅塑造了文化交流的想像圖式,也標定了社會行動的認知框架。本研究以東南亞飲食新聞報導和東南亞風味餐飲店名片爲分析材料,探討東南亞飲食的再現策略,並嘗試掌握餐飲店經營者族裔身分、經營定位及再現策略的關係。主流媒體方面,飲食再現主要包括「異國文化消費」和「多元族裔文化」兩種認知框架,其敘事主題和策略,前者有時尚餐飲、異國風味、健康養生、品味知識與消費選擇等,後者是移民風俗、族群交流、思鄉情懷、族裔網絡與族裔謀生等,各自吻合「文化經濟」和「多元文化論」的想像邏輯。名片方面,則有明顯的族裔身分差異,呈現為爲國風味、「己異化」認同等不同策略:台灣本地經營者傾向於訴諸時尚品味,模糊特定族裔文化指涉,以抽象符號烘托異國情調;東南亞移民店家傾向於強調族裔語言,以實用資訊提供爲主,但也有己異化現象,顯示其同時定位於「族裔經濟」和「文化經濟」的狀態;東南亞華人的再現策略則兼納雙方特性。簡言之,族裔飲食再現策略的差異,既展現於不同媒體脈絡,也涉及了性別和階級的邏輯,而不能單從族裔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