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說明,西方學界對於列斐伏爾空間生產論概念三元組(空間實踐、空間再現和再現空間)的幾種演繹方式,並以新近的理論取向來加以引申和修正。首先,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概念三元組中蘊含著二元張力,但二元張力位居何處,則有不同看法,分別可以葛瑞哥里和索雅的詮釋爲代表。哈維則以空間性質的三種存有論,來與列斐伏爾的概念三元組交錯,值得藉此發展成爲以關係和過程爲核心的多重辯證觀點,來理解列斐伏爾的概念三元組。其次,本文引申空間實踐的概念,運用紀登斯的結構二元性觀點,指出空間實踐可以理解爲結構和行動的相互構成,並援引行動者-網絡理論和操演概念,來補充列斐伏爾空間生產論中較乏討論的能動性課題,提出網絡與操演的二元性。第三,針對空間再現和再現空間這組概念所暗含的抽象與具體、支配與從屬/抵抗的對照性意涵,本文主張予以一般化和政治化,形成空間再現之政治和再現空間之政治的觀點,並討論空間再現含納的知識和意識形態二元性,以及再現空間概念含納的身體和想像二元性,然後分別與傅柯的知識/權力觀念,以及拉岡的真實、象徵和想像三界域的區分對話。最後,本文提出須回到社會-空間的歷史地理時勢,尤其是列斐伏爾提出的從抽象空間到差異空間的社會轉化,來看待空間生產論的分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