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置身影像化的時代,在生活與夢想中,構築以影像中介的城市。「實質城市」在不計其數的電影、電視、廣告、電腦網絡與平面媒體的影像呈顯、穿透和塑造下,與「影像城市」逐漸混同難分,從而共同構成了當今人類生活其間的空問現實與想像。再現已不僅是如實呈現,亦非虛構空幻,而是積極生產,介入都市意義的維繫、協商、衝突與再造。相較於日益增加的以電影和文學作品為分析對象的「城市再現」研究,本文選擇傳統平面媒體作為分析焦點,彌補本地研究的闕漏,並收對照之效。實際的分析材料選取堪稱官方意識形態代表的《台北畫刊》,從歷史比較的角度,就其圖文的主題和形式,探討在不同的政治環境與社會發展階段裡,如何發揮了透過文字敘事和影像營構城市意義的作用。結果顯示,《台北畫刊》歷經「復興國族」、「現代化」、「溯古懷舊」、「消費休閒」及「菁英文化」等不同的敘事主軸,在其取材主題、修辭策略和影像呈現上,都有相應的轉變,從而顯示了《台北畫刊》乃是「視覺意識形態」的運作場域,也揭顯「文化治理」在都市政治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