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大學於2011年將兩間既有男廁改建為無分性別的「性別友善」廁所,以回應多元性別平等的趨勢,受到各界注意。但是從使用者角度來看,此一設施所得到的評價為何,則值得深入探究,以進一步思考無性別廁所的定位與功能。本研究同時採問卷調查、觀察與訪談等方法,瞭解世新大學師生與職員對性別友善廁所的認知、態度和使用經驗。其中問卷調查部分一共蒐集到340份世新師生、職員的意見,訪談則是特別針對5位跨性別的學生與職員,瞭解其想法。不論從問卷統計或是訪談結果,都可發現無性別廁所出現「叫好不叫座」的現象,例如有81.6 %受訪者支持學校設置更多無性別廁所,但是曾使用無性別廁所的人僅有65.7 %,其中女性更僅有26.6 %。透過觀察記錄也發現無性別廁所仍多被當成男廁使用。許多(特別是女性)受訪者對如廁隱私界線的態度與使用行為,仍延續原有性別角色養成的偏好。即使是5位跨性別特質的受訪者,雖都支持無性別廁所的理念,但也不一定想親身使用。本文認為「叫好不叫座」是可以預期的反應,也正好讓我們深思廁所空間的性別改革是否只有「去除男女二分」一途。為此,本文呼應學者Jerry Kogan的主張:未來的公廁在男廁、女廁之外,另外增加一處「其他」(Other)廁所空間,一方面讓不同的性別認同和如廁需要,皆可在公廁空間內得到包容與回應,另一方面也可能鬆動性別二元主義下的空間想像,讓民眾對廁所、身體、隱私的感受與認知,能因為「其他」選擇的存在而有機會改變。至於這個「其他」空間的提案,是性別解放運動的階段性策略,還是值得所有性別化空間改革參考的典範,實與整體社會在多元性別平等議題上的辯證思考息息相關,有待更多時間、實踐與研究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