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意識指的是對於性別的認定、對性別結構的不滿,並寄望集體行動來改善女性的社會處境。本研究訪談了共15位參與婦女團體、女研社或從事性別研究的女性,其年齡從20歲到50歲(訪談時的年齡),以理解其性別意識形成的歷程。 性別意識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受訪者不必然有自覺的受到性別壓迫/歧視的主體經驗,意識也無法僅由內省就可以獲得,而論述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意識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儘管其間有些具有指標意義的事件發生,但是很少是為單一事件所決定。 從受訪者的敘述中,可以發覺共通的二個相互關連的價值觀在女性身上作用,一個是男強女弱,一個是男主外女主內/賢妻良母的價值觀。要從社會性別歧視的框框中跳脫,往往需要女性主義論述的中介。有的人是意外遇見,有的人是刻意尋找。沒有論述之前,女性經常把自身的不悅經驗歸咎於個人能力或是普遍人性的問題;接觸論述之後,則可以把以前說不清楚的都說清楚了,更進一步會看到以前看不見的性別經驗,甚至在具體實踐中帶來力量。在這過程中,受訪者提到發現女人其實是很有力量的,可以打破男強女弱的迷思。而生命經驗的斷裂與破滅(如先生外遇,自己卻得不到社會支持),則會打破賢妻良母的迷思。 有了性別意識之後,一方面帶來力量,讓自己更敢於表達意見、從新認識自己/做自己;一方面也面臨很大的壓力與掙扎,例如回家該不該洗碗?該不該糾正朋友具有性別歧視的話語或行動?許多受訪者表示最難改變的是家人,於是採取由遠而近的策略,在不危及關係的情形下,盡可能去介入/改變性別歧視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