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研究雖對城市農耕行動有所討論,但並未進一步探究參與式規劃設計如何反應在農耕行動上,進而展現公共空間的價值,甚至是公共領域之空間形塑。本研究旨在探討公民於新竹市東區進行食物森林的空間建構,及其後續的經營與維護脈絡。運用參與式規劃設計作爲該空間建構的方法,並以哈伯瑪斯的公共領域理論進行分析,探討公民於食物森林内互動產生知識外溢,以及對生活環境的批判價值。研究方法採文獻分析、參與觀察、深度訪談方式進行相關資料蒐集。本研究發現,參與式規劃設計於新竹市綠園道食物森林空間得以被操作與實踐,仰賴專業者的知識傳遞、地方居民的積極參與、及公部門的資源協助。食物森林採取共耕共享、友善環境耕作、及重視生態層次等方式進行運作與維護,其目的在於不僅建立具備公共性的環教場域,亦涵納與兼容傳統公共空間排除在外者,使此空間充滿包容、互動與思辯的特點,浮現出另類的公共空間(領域)特質。本研究揭示食物森林公共空間的獨特性,除了提供都市農耕在台灣能以另一種經營方式展現外,希望用以增加地方社會的凝聚力,以及宣揚永續環境概念的公共領域為最終呈現之目標,期盼朝向真實的公民城市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