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1990年代跨過海峽至中國大陸投資之台灣資本,尤其是電子工業為研究對象,旨在接合全球經濟之生產國際化,由國際化生產網絡瞭解“跨界”投資之模式與趨勢,闡明當前台灣經濟之結構與動力。本文由經濟部投審會之資料分析跨界投資之時間趨勢、地理分佈與產業類別,然後集中討論遙居第一位之電子與電器製造業之生產類型。對比封閉之國民經濟觀點,作者指出台商“跨界”投資實為全球經濟中跨界的國際化生產網絡之延伸。國際化生產網絡則是本文論證之核心概念。以此為基礎,本文進一步分析台灣跨界企業隱藏之美國—台灣—中國大陸的複雜關係與互動網絡,即,生產之國際化與國際貿易轉化。前者,矽谷—新竹間互惠之區域發展,是技術與企業的網絡有意義的表現過程。而資訊技術選擇性全球化是台灣電子工業表現之關鍵。後者,亞太貿易已整合為全球經濟之一部分,形成了多層次與多重網絡之結構。而台灣企業之優勢仰賴多重性的、互動的、與有學習能力的生產網絡。因此,在全球化角度下,網絡關係之連結性結構了全球佈局,這就是:美國做為核心,台灣是全球經濟中之製造業節點,中國大陸則是有自主性潛力之大市場。在這個趨勢下,本文結論,若僅就全球經濟之力量言,台灣是全球網絡中的虛擬橋樑,台灣與中國大陸勢必進一步地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