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討論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建築與城市歷史寫作之方法論,而由於歷史角度之對話,認為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建築與城市是殖民的現代性營造,一種沒有主體建構過程的現代性。作者強調,首先,由世界史之中的第三世界歷史的角度,尤其是由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的殖民建業與城市之歷史系譜,審視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建築與城市。其次,由比較研究,一方面可將近年英、法等殖民地建築與城市之研究,與日本殖民台灣之建築與城市相互比較,不但可以認識到殖民建築與城市之共同性,而且可以認識日本殖民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日本殖民地間之比較研究,更可以使我們進一步理解中國東北、韓國與台灣間之特殊性及其日後的不同命運。然後,在殖民地之共同經驗上,本文討論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建築與城市所表徵之殖民現代性建構,這是主體缺席之現代性。以此為基礎,我們才得以建構批判的現代性,在質疑歐洲/日本中心性與獨特性預設下,重寫他者(異己)之歷史。最後,作者指出歷史工作者必須以有反省性之反身認同,重建自身之歷史感。這是主體建構之必要過程。這是歷史創造與實踐中摸索所必須的歷史感,也是展望明日之台灣城市與建築之視野。所以,殖民現代性營造的歷史,其實是為不斷的歷史對話所重寫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