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交代現今台灣在世界大環境中面臨的處境:永續發展理想抬頭、資訊與通訊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經濟全球化、民主分權浪潮;繼而分析在此大環境裡空間性所起的的質變與永續規劃與設計專業因而面臨的(價值的、技術的、教育的)困境;然後指出進步的永續規劃與設計專業(處於國家、資本與市民社會間)應聯合市民社會,促使國家的環境規劃與設計工作趨向社會公義與永續發展的理想;在依據上述分析與專業定位後,我們建議進步永續規劃與設計者應有的知識、能力及社會意識上的條件;在指出本所的兩個明顯傳統(「專業的通才」教育主張與對社會公義之堅持)以及制式專業分工的缺點後,我們建議「專業的通才」教育理想的落實可嘗試的手段之一是超領域知識與實踐的追求--一個以「空間」為實體對象,以「民主參與」、「社會正義」、「永續發展」為核心價值的,追求「理論與實踐」、「科學與倫理」、「專業與生活」等三面向的整合之企圖,而建城所的永續規劃與設計專業的取向可界定為:人民導向的永續地方營造與治理;最後,本文對建城所近程課程改革與遠程的組織發展提出初步建議:前者是以實習課為核心的課程結構與教學方式的改革;後者是聯合台大相關的資源,促成「永續發展學院」(以機動研究教學團隊為組織單元、以議題與政策為研究教學焦點的新學院)的設立。 如果以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交通工程乙組的誕生為計算的起點,建城所成立迄今已經三十二年,我們針對台灣社會現實而提出的專業教育立場(包括所謂「專業的通才」主張)也有大約三十年的歷史了(註1)。這段時間裡,台灣與世界都經歷了非常重大的變遷。如果我們希望建城所的專業教育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它的發展方向確實應該再作一次比較徹底的檢討與釐清。個人願利用這次與眾多所友、同行聚首的難得機會,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看法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