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心1980年代之後,台灣的新工業地景的塑造,與潘冀建築師事務所做為代表的現代建築師專業角色與空間象徵的意義。作者首先由全球都會網絡的角度,說明台灣的建築師做為城際網絡間流動者的全球建築師角色。然後,面對全球高科技生產空間的台灣劇本場景,以詳細的經驗資料討論潘冀建築師事務所的專業表現與數量龐大的高科技廠房設計,以及,其它的學院與機構設計。最後,作者提出功能,功能,與一點點象徵做為結論,這就是1980年代之後台灣的現代性營造。對照於做為文化明星或是自以為是形式給予者的建築師言,潘冀建築師事務所,可說是台灣的現代建築師在1980年代之後的最佳代表。台灣西海岸,尤其是北台都會區域,在1980年代後,成就為全球都會網絡裡的越界電子生產基地。以潘冀建築師事務所為代表的建築師,是在這個新工業空間的形構過程中,它們是提供生產空間的專業建築師。潘冀,做為建築師,當然不滿足於高科技工廠的設計,於是,以人的考量做為機器的軟化劑,而沒有選擇後現代轉向。這也是現代論述的空間化,一種社會秩序的空間化(thespatialization of social order)的台灣版本。現代建築與都市設計論述加上一點環境心理學,一點儒家精神,一點教會對執行所需的信念堅持,以空間的再現與表徵(representations of space),完成台灣版本的現代空間管造與現代性建構。潘冀建築師事務所鎳敢在台灣電子產業的全球越界生產與流動的脈絡中,生產空間(高科技廠房)的功能要求與空間生產的機械隱喻的尷尬,存在建築作品象徵的內在深處。這種相互依存又相互敵對的辯證關餘,是建築師的內在矛盾,也是1980年代後台灣的現代性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