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雞到底是如何進入新竹的都市社會?對此,我針對位在新竹六燃的保溫雞舍,採取多物種民族誌的分析視野,通過長時間的參與和紀錄,觀察保溫雞舍日常的空間運作,以及人們與空間、雞和他者之間的互動,考察保溫雞舍的建構原因及其空間發展脈絡;參與養雞的公眾是如何透過養雞來處理剩餘資源的問題;以及參與者如何藉由養雞串起社群情感的互動與交流。除了站在多物種觀點,我也援引都市政治生態學中的「新陳代謝」觀點,並衍生出「物質代謝」與「社會代謝」兩組概念,來詮釋因都市公眾養雞所建構的「剩食資源分解」與「社會關係重組」。我認為,保溫雞舍乃是一個由非人物種引發的都市自然的再現,自然的社會建構本身也是一種社會行動,它既彰顯人們實作對於自然的意義與重要性,也內蘊了人與非人之間因為互動而生之糾纏狀態。而有關多物種關係的探索,實則是一場時間與實作共同積累的日常生活社會行動。保溫雞舍培養出的社群、情感,以及「友雞共構」的共生關係,已經脫離實體的空間束縛,轉而伴隨時間與實作經驗的累積,持續擴展都市公眾養雞對於新竹這座城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