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台北市中華路一段為例,以視線權力、空間修補及基礎設施僵固性等解釋道路形構的不同觀點,探討體現於道路基礎設施變遷的社會物質性。台北市的道路規劃理念歷經兼具衛生、秩序、景觀和效率的現代化道路格網、立體化設施,以迄晚近強調的人本及綠色交通。原為台北城牆西段的中華路一段,自拆除城牆興建三線路以來,其路型更迭體現了前述轉變,並顯示視線權力和空間修補的塑造力量。然而,溯自城牆位置的道路方位和規模,持續框限了城市格局;日益增添的通訊和維生管線也受制於既有通道,展現了基礎設施的僵固性。僵固性也有利於維持城市景觀穩定,裨益於都市自明性和環境認知。視線權力、空間修補和僵固性構成了道路之技術政治的不同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