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矽谷聚集全球人才、技術、資金,形成全球最繁榮的科技產業群聚。但近年來,新創企業卻不再以矽谷為首選,反而朝向北邊的舊金山市聚集。這現象似乎與產業群聚理論中認為空間能不斷正向強化的解釋相悖。因此,本文嘗試從統計數據、文獻、創業實務,並就理論探 討其成因。本文認為,其可能除了金融風暴造成地租誘因;都會區完善的資通訊基礎;創業環境 支持發展之外,平台經濟模式特別適合在都會區發展,成為新創平台企業快速創造流量、擴充展 銷規模的絕佳環境。 就理論解釋上,都會區因為空間鄰近性,多元異質性的交流帶來更多知識外溢、人際網絡的 優勢持續佔有重要性,然而,不同的是,平台型的新創企業因為技術相近,彼此呈現獨立激烈競 爭,必需透過不斷調整服務特色,快速軸轉商業模式來爭取優勢。而消費者在接受創新產品過程 中,廠商間必須亦步亦趨地在都會聚集,共同開發共享市場,非默契地形成合作共識,與傳統理 論中,強調地方網絡支持協力的制度模式截然不同。在都會空間意涵上,平台型新創企業的崛起, 除了改變了生產與消費制度,也帶來調適修補都市負外部性的潛力,但同時卻也可能帶來社會隱 憂風險,因此,如何平衡公共價值與創新驅力的治理亦是重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