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陳映真迂迴地補課時,作者得以嘗試重新進入與理解台灣的歷史與社會,並釐清自我。以自我經驗重新閱讀陳映真,作者不僅感受到了全面清理身份、情緒、知識,與社會性格之身世的可能性,換言之,重新面對自我、社會之自我的可能性,更因為逐漸把握到陳映真對人、人性的深刻關懷,從而領略藉由陳映真小說作品,歷史地展開「亞洲」、「亞洲民眾」之意義的新可能。作者認為,面對陳映真這跨40年寫作的台灣思想家、實踐者,我們有必要像當初跟著康雄離家那樣,為著探索今日的知識困頓的源由,和尋求未來的動力、持續逼問民眾為何?如何實踐?隨楊斌回家、追上陳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