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在1980年代逐步整合進入全球城市的競賽當中,然而,馬來西亞的空間發展模式,與典型西方國家「新國家空間」的治理模式並不一樣,國家並未隱身於都市之後,而是積極現身致力於打造「象徵性的國家空間」、「馬來穆斯林」語彙的空間。此外,馬來西亞的國家空間重構路徑並不是創造性破壞的都市再發展,而是採取新鎮開發(new town)的手段——布城(Putrajaya,又稱:布特拉再也)的開發,重新建立起一座屬於馬來西亞的全球城市,代表馬來西亞的「國家空間」(state space)。本文要處理的有兩個主要問題:(1)何以馬來西亞的國家空間面貌與營造模式與全球主流範型如此不同?(2)近年布城模式的特殊性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吉隆坡(Greater Kuala Lumpur)模式的崛起,如何理解馬來西亞國家空間的範型轉變?